這與地理環境、人文風情都息息相關。我國古代植被茂密,氣候環境相對穩定,易于發展農業,木材資源豐富多樣。祖先們安土重遷,除非遇到足以毀滅家園的重大災害,一般情況是不會遷徙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家具會被要求有結實、耐用的特質屬性。木材是更易于獲取的、(相較石頭等材質)更易加工的、能夠傳承的家具材料。中國人講求“道法自然”,衣食住行均離不開自然的恩澤,家居中的木質元素也是回歸自然的一種需求體現。木材本身也有眾多優點。如堅固厚重、材質較硬、耐磨性好,甚至有一些木材天生香氣繚繞(如檀木、沉香木等),具有精心凝神的功效。中式家具是秉承中式風格以宮廷建筑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筑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在材質、式樣、裝飾上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1、材質在我國歷史上,硬木家具的傳統已經發展了幾千年,這根植于我國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特征。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清末民初,無論是房屋的架構還是室內的裝飾,以及居民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樣樣離不開木材。在大量使用木材的過程中,匠人對木頭的材質優劣、品種好壞自然是熟諳于心、極有講究的。制作工藝也一直傳承,十分考究。先秦著作(成書年代在學術上仍有爭議,先秦為普世觀點)《考工記》里便開始有對木工技法的記錄與介紹。達官貴人常用雞翅木、花梨木、紫檀木、沉香木等等上好的木材制作家具,尋常百姓則多用松木、櫸木等木材。此外,水曲柳、榆木、楠木、柏木等材質也是數見不鮮了。使用硬木的優勢在于結實耐用,應縣木塔始建于 1056 年,雖然經過歷次修繕,但也經過戰火洗禮,至今屹立不倒。保存至今仍能使用的歷代木制家具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2、式樣現在所說中國傳統家具通常是指明、清兩代傳下來的家居風格。明、清家具風格迥異。明式的家具風格更加符合傳統漢民族的審美需求,王世襄先生將其特點歸為五組十六品:一組,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二組,濃華、文綺、妍秀;三組,勁挺、柔婉;四組,空欞、玲瓏;五組,典雅、清新。而清式家具的特點是用材厚重、奢靡揮霍、工藝繁復、追求創新。清式家具追求裝飾的繁瑣和復雜,故而其裝飾極為華麗,制作手法匯集了雕刻、鑲嵌、髹漆、彩繪、堆漆、剔犀等多種手工技藝,繁紋重飾。在創新方面,清式家具是中國歷代家具都無法比擬的。
中式家具美在哪兒?無論是長輩還是我們年輕一代,都應該會欣賞中式家具的美。簡單來說美在兩處。首先是外在美。美在木材的紋路是天作之美,美在家具的結構是天衣無縫,美在制作的工藝是巧奪天工。其次是內在美,也是文化美。中國的木作家具像中國人一樣,優點是堅挺、硬朗、耐性強、生命旺盛;缺點是木頭會有糟粕的一面,也有腐朽的時候。一件件的家具傳承便是一代代的文化傳承,生長在這片土地上,要飲水思源,愛這片土地,愛土地上的文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選擇中式家具,那么請根據自己家的格局進行設計,統一風格。想追求中西合璧的家居風格的朋友可以參考民國時期的家居風格,不要參考明式或清初的風格(除非你自己非常有想法,或是設計師)。至于現在,喜愛中式家具的人并不全是長輩,也有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追求“復古”。因此選擇這個角度回答問題,望滿意。